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1月16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章润

2020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决策部署以及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等工作,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克难攻坚中诠释责任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淮安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强化司法服务保障功能,精心护航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

——筑牢疫情应对司法防线。市法院出台服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15条意见”,向企业发出“应对疫情法律风险提示50条”,严厉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一审审结涉疫情犯罪案件27件。妥善化解涉疫情民商事案件76件,帮助81家企业协调债务展期,对63家企业以“活封”“活扣”方式实施诉讼保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网上立案28429件,云上开庭33871次,线上调解10753次,电子送达17454人次,在线保全和执行查控60661件次。

——打造一流营商法治环境。强化“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全流程优化商事司法程序,一审审结商事案件14454件。在省工商联发布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报告中,淮安商事司法指标全省最高。建立办理破产“1+7”制度体系,帮助9家企业走出困境,引导220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盘活厂房、土地244.55万平方米,释放沉淀资产19.58亿元,安置职工5746人。一审审结商事合同纠纷案件9653件、公司纠纷案件230件、涉台案件130件。为共创草坪等20余家企业提供“啄木鸟”法律体检服务。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金融安全,一审审结金融纠纷案件3295件。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4.94%,不法借贷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合理平衡劳动者与企业利益,一审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775件,有效化解群体性争议95批次。积极参与全市“问题楼盘”处置,协助成功处置“问题楼盘”19个。就我市大运河沿线企业搬迁员工安置开展调研,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贯彻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75件。审结李某等43人销售假冒名牌运动鞋一案,判处罚金5600余万元。公开宣判“童话大王”郑渊洁实名举报的特大制售盗版出版物一案,入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中国分会“十大版权热点案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周”宣传活动,助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巩固生态保护司法屏障。精心呵护美丽宜居家园,一审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00件。在洪泽湖畔公开审理高某某等13人非法捕捞5.8吨螺蛳案,为群众上了一堂守护“大湖境美”的法治公开课。审结的葛某某盗挖凹土一案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十大典型案例”。遵循“谁破坏谁修复”原则,判令113名刑事被告人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补种树苗1130余株,放生鱼苗7万余尾,缴纳修复基金280余万元。

二、发挥司法规制引领作用,全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案件清结”任务,三年来一审审结涉黑恶案件92件660人,摧毁黑恶势力犯罪组织58个。同步推进“打伞破网”“打财断血”,一审审结涉“保护伞”案件16件17人,执行到位财产667.70万元,执行到位率88.57%,居于全省法院前列。

——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审审结刑事案件3810件5227人。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高压态势,依法判决“7·6”暴力袭警的两名被告人死刑,彰显维护执法司法权威的坚定决心。

——积极助推政府依法行政。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一审审结行政案件686件。其中,以撤销或变更、确认违法或无效、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等方式结案93件,依法支持行政机关251件。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季季看”活动,“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成为行政诉讼新常态。

——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市委召开全市诉前调解工作推进会并出台相关文件,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作出《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决定》,有力推动“无讼淮安”创建向纵深发展。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8.74%,8家基层法院均呈大幅下降态势。诉前调解纠纷34962件,同比上升103.48%。

——推动形成崇德敬法社会风尚。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树立“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理念,注重通过公正裁判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市法院先后发布审判白皮书17份,推送典型案例660余个,开展巡回审判430余场,切实发挥司法“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三、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更好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加强民生权益保障。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强化法理情融合正义观,一审审结民事案件28842件。淮安区法院打造“春雨家园”项目,把心理辅导、纾难解困融入家事审判全过程,让司法更有温度。盱眙县法院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校车超载问题的治理,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奋力攻坚“执行难”顽疾。打响“切实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执结案件27597件,执行到位标的58.10亿元,实际执行到位率、法定期限内执结率居于全省第一。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市法院与市检察院、公安局建立打击拒执罪协同机制,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通不动产查控专线,执行工作被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全市网格员协助执行案件1134件。创新执行工作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继续执行责任保险”。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推动执行指挥中心“854+无纸化”迭代升级,下大力气纠治执行不规范问题。

——倾力办好司法惠民实事。统一人身损害赔偿城乡标准,“同命不同价”问题从此成为历史。为群众追讨“血汗钱”“救命钱”“养老钱”,兑现“三费一资”等涉民生款项4.18亿元。推进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实质性化解重点涉诉信访案件152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资金1340余万元,缓减免交诉讼费430余万元。

四、深化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公正司法的能力水平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事前赋权明责,做到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强化事中全程监管,完善专业法官会议规则,建立类案强制检索制度,统一司法裁判尺度。强化事后评价问责,定期开展裁判文书抽查评比,促进法官规范严谨司法。全市法院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2.86%,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不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审审结认罪认罚案件2696件。力推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运用“门诊式”庭审、要素式审判、无纸化办案等方法加快简案办理节奏。全市法院速裁结案26952件,占一审民商事结案总数的62.25%。深化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法官员额动态调整和递补、退出机制,实现法官员额“有进有退”。完善法院干警职业保障机制,出台《不实举报澄清正名暂行规定》。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步伐,一体推进“智服、智审、智执、智管”建设。

五、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着力锻造铁一般过硬法院队伍

持续推进队伍“四化”建设,确保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全市法院49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清江浦区法院、“全国模范法官”姚月梅等先进典型。

——重抓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开展“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擦亮政治底色。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加强“五力五型”领导班子建设,市法院“党建引领聚合力,助企发展添动力”经验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党建创新案例。

——突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举办分岗分类培训98期6600余人次,2名法官入选“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建成全市法院“调研人才库”,出台人才队伍和文化建设两个“五年规划”。

——坚持作风从严、执纪必严。抓牢抓实市委巡察整改,基本完成整改任务。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出台《全市法院干警经济活动“八不准”》等规定。扎实推进以落实“三个规定”为主要内容的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全市法院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8件28人。

——积极接受监督、发扬民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31名法官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履职评议,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8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1023人次。依法接受检察监督,审结抗诉案件29件,办理检察建议206件。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裁判文书上网65719篇,庭审直播30740场。

2021年是迈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化法院建设,助力“品质政法”再深化,为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设“四个淮安”,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司法护航工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司法应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保稳定、促发展、护民生的作用。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开展“法润民企”活动,着力构筑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治高地。推动涉台商台企案件集中管辖,切实维护台商台企合法权益。更好发挥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作用,完善“保护、打击、预防、修复”四位一体生态司法模式,全力呵护淮安自然水韵的美丽颜值。

二是大力实施“高效能治理司法争先工程”。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打造“无讼淮安”智调平台,集成整合各类解纷资源,实现“一码解纠纷”。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会同市司法局建立行政争议纾解中心,及时有效化解纠纷。准确适用《民法典》,深入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三是大力实施“高品质生活司法暖心工程”。依法妥善审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建立兴办司法惠民实事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深化“一站式”建设,实现诉讼服务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开展攻坚“执行难”雷霆行动,强化执行联动和执行威慑机制,尽最大可能将群众的“纸上权益”变为“真金白银”。

四是大力实施“高质效审判司法提升工程”。深刻认识“100-1=0”的道理,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压紧压实审判组织、员额法官的权限和责任,完善智能化全流程监管机制,坚决确保司法公正。加强院庭长监督管理,加大市法院业务指导力度,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推动审判质效持续向好。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监督,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大力实施“高素质队伍司法砺锋工程”。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实践活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深入实施“淮上司法英才”培育计划,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开展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整治司法不公不廉问题,切实守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