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新春,“东南第一州”闹元宵的方式有点不一般

元宵佳节,淮安以一场隆重的盛会“闹”起来。

今天,淮安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起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的响亮号角,动员全市上下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凝神聚力抓项目、坚持不懈优环境,以牛力牛劲推动经济社会提速提质提效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与此同时,淮安还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的分会场,72个项目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674亿元。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新春第一会”布置的,当然是今年这个地方的头等大事。在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之于淮安,将项目建设与营商环境这两项重点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动员、一同推进,能不能碰撞出火树银花,点燃新的发展之“火”?

不妨就从这个会议说起。

01

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

发展是硬道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淮安这座城市身上亦有鲜明体现。

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项目建设成为淮安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委常委勇当先锋抓示范,带头开展招大扶强项目攻坚,创新推出逆行招商、全员招商、“云招商”等“组合拳”,有力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加速集聚。比如,食博会新签约25个食品产业项目,台商论坛新签约台资项目32个,6场次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专题推介会、恳谈会签约引进9个项目。

从项目推进来看,去年淮安共安排市重大项目220个,总投资3040.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0.4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50.61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9%。可以说, 重大项目建设为淮安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去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37亿元,增长3.2%,即是力证。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就是抓机遇,就是谋未来。进入牛年,淮安有关项目建设的动作更是频频。

比如,2月1日,淮安举行2021年全市第一次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就已经发出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动员令”。现场垣宝装配式构件生产、昆淮智创园等12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863.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8.08亿元,具有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再比如,2月20日,淮安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重特大项目攻坚百亿工业企业培育等相关工作。次日,淮安市市长陈之常又率队赴淮安区、清江浦区和工业园区实地调研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重中之重,今年淮安同样安排220 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807.260 亿元。截至2月19日,161个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123.62亿元。

02

寻求三个新突破

从上述淮安重大项目建设频频动作中,不难感受到其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关注之高、推进之切。这背后,与淮安当下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阶段性特征关系密切。

面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凭借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台资高地、综合交通枢纽等诸多比较优势,淮安已经进入乘势而上谋求突破、奋发图强争先跨越的新发展阶段。

但挑战和短板不可忽视。今天的会议上,陈之常对此以四个“最大”进行剖析。他认为,当前,发展不充分是淮安面临的最大矛盾;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先进位是淮安面临的最大挑战;主导产业支撑不足是淮安面临的最大短板;项目攻坚突破不够是淮安面临的最大瓶颈。

这其中,或直接或间接都与项目建设有关。陈之常表示,“我们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比兄弟城市,在项目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大少新’的项目建设状况,导致当下经济发展动力不强、未来发展后劲不足。”

为此,淮安必须发起新一轮项目攻坚。尤其是今年淮安要实现GDP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等既定目标,项目支撑带动更是关键。

不过,在新的时代方位下,我们更要思考的是怎样抓项目、抓什么样的项目。

对此,淮安明确,要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实绩”的鲜明导向,确保实现“三个新突破”——

项目招引数量实现新突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力争实现百亿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

项目落地总量实现新突破。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0个、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40个和不少于20个;

项目投资质量实现新突破。“333”主导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50%以上,工业项目投资占产业项目投资比重6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规模工业投资比重20%左右。

陈之常提出,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全力以赴招引项目,更加注重项目的投入产出、产业集聚和税收贡献,提升招商精准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坚持引资与引才引智相结合。

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培育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10户、50亿-100亿元工业企业10户以上;力争今年有效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30户,力争今年视科新材等4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上市。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产业规划、工作专班、产业基金、专业智库、产业图谱、专属政策包思路,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市级层面聚力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每个县区园区重点培育1-2个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三大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加快建成长三角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重点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配套。

全面提升开发园区发展能级,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产业为主攻方向,真正让开发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大平台。

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瞭望君”注意到,为了形成攻坚之势,淮安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优化重特大项目攻坚机制,组建主导产业工作专班、百亿企业培育“3+1”工作专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今年淮安还将把产业项目新开工、新竣工、产出质效等指标作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项目论英雄”。

03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

经济发展,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

也既是说,要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打造。一个项目从洽谈、引进到开工、建成,要经过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不仅不能“掉链子”,这也是对营商环境水平的考验。

对此,淮安深谙其理。陈之常表示,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要坚持以企业的需求作为唯一导向、以企业家的口碑作为唯一标准、以项目攻坚成果作为唯一尺度,全力打造“101%服务”金字招牌,实现营商环境“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真正让来淮投资创业者感到“吾心安处是淮安”。

为了这个“心”,淮安明确四个发力方向。

——全力做到效率最高,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刷新“淮安速度”。

比如,要建立重大项目联合预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对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产业类项目探索40日内全流程审批办结。

——全力做到政策最优,让企业成长更暖心。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比如,建立惠企政策精准投送机制,积极打造财政奖补资金集成改革“2.0”版,促进涉企信息系统互联共通,让“政策找企业”。

——全力做到法治最公,让企业经营更安心。坚持规范执法、公正司法、透明监管,切实稳定投资客商预期。

比如,坚决杜绝政府不按合同办事、“新官不理旧账”、涉企政策“翻烧饼”等违约毁约现象。

——全力做到服务最好,让企业发展更舒心。深入践行101%服务理念,倾力打造升级版,不断提升“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实效,确保客商的合情合理要求100%满足,再及时送上一份贴心的服务和惊喜。

比如,打造“12345”企业总客服,建设营商环境专区,设置企业服务专席,实行“一企来”企业服务专岗,实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精准交办、高效办理。

所谓“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奋进新征程的战鼓已经擂响、号角已经吹响,发展不等人,时间不等人!拿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眼界和气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接续升温、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升级,谋求突破、争先跨越,淮安牛年“犇”起来!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图片 管伟法

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