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路如“珠链”,串起“小康图”


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富足与希望。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秉承“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县道、乡道和村道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构建起农村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昔日功能单一的阡陌小道蝶变成纵横交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四好农村路”,不仅打通了方便百姓出行的交通通道,更打通了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活力的康庄大道。

以路为先 产业“兴”起来

深秋的施河镇,清风吹拂,杨柳依依,道路宽阔、干净整洁,漫步于街道上,如同走进公园。曾经的淮安区东南边陲小镇,如今的全国“教学具之乡”。有着“苏北小温州”之称的施河,俨然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近年来,我们在农路建设和管养维护等方面投入较大,仅2019年就投入4000多万元,通过提升道路等级、补植绿化、完善设施,整个施河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施河镇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施月亮如是说。

从泥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再到宽敞的柏油路,农路的升级改善,不仅改变了施河的面貌,更带动了教学具产业的发展。对此,浙江商人杨德山感触颇深:“我是2005年来施河建厂的,起初这里大多是坑洼不平的小路,工人们上下班很不方便。因为路不好,容易耽误时间,货车不愿意来运货,要的费用也高。现在路况好了,转运方便,运输成本因此减少了两成。路边都装上了路灯,工人晚上回家既方便又安全,我这当老板的也就放心了。”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优越的道路条件为施河加快实施城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为教学具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截至2019年底,施河镇已有教学具企业246家,其中生产型教学具企业131家。全镇当年实现列统工业应税开票销售收入32.8亿元、工业入库税收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2019年7月,施河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以路为引 生活“富”起来

笔直的路、清澈的河、青砖黛瓦马头墙……站在淮安区石塘镇张兴村的江南民居前环顾,58岁的房开祥不由感慨:“眼前的一切,已和记忆中的村庄大不一样。以前村里路窄且坑坑洼洼,下雨时还有水坑,现在铺了柏油路,镇村公交车直通到村,透水地坪一直修到家门口,就算遇上雨天,也不用担心地上会积水。今年夏天,村里帮忙把老房子翻建出新,修成了江南民居的风格,干净清爽又漂亮,日子越过越舒心。”

张兴村党总支书记温在建告诉记者,该村距离淮安区主城区仅有8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多条河流穿境而过,自然禀赋优越,但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伴随“四好农村路”的推进实施,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还引来6家企业来村落户,大大燃起了大家振兴乡村旅游的希望。眼下,张兴村正以“淮上江南 水美张兴”这一主题,打造新居与原宅映衬、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村社区,把社区建设成风景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

“入村的柏油路已经铺好,目前正在铺设塑胶步行道,很快,穿村而过的中心路也要进行‘黑色化’。在休闲绿岛上打造‘梦幻草原’,后期将在周边配套建设亲子菜园和采摘园,吸引城里游客自驾来游玩、赏景、体验农家乐,还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温在建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看,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

以路为笔 幸福“画”出来

10月27日,下午1点刚过,博里镇西岗村村部的画室里座无虚席,10多位老人正专心致志地作画。大爷大妈们画笔下的新时代乡村,道路宽阔、环境整洁、百业兴旺、瓜果飘香,充满着活力与希望。

博里镇是远近闻名的诗画之乡,尤以农民画见长,也是淮安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博里农民画,擦亮这一“金字招牌”,近年来,博里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让画作出得去、游人进得来。

“以前村里的土路不足两米,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骑车都困难。现在村与村、组到组之间的路全部得到硬化,最宽处有6米,小汽车并排跑都没问题。镇村公交车穿梭于乡村之间,方便了村民出行,还吸引不少观摩农民画的游客。”西岗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华说,近年来交通越来越方便,在外打工的人也想回家,村里鼓励他们学画,3年来吸引30多位村民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画作由博里农民画院集中收购,村民们利用闲暇之余作画,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

道路变宽、村庄变美、生活变好,博里镇正在发生的蝶变,也都如实反映在了农民创作者的画中。一幅幅农民画、一幕幕新农村“幸福美景”……博里镇正以绿色生态田园为底色、以乡土艺术文化为灵魂、以博里诗画产业为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特色乡村新风貌。

在淮安区,越来越多的“四好农村路”正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乡村的各个角落,把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期盼、对乡村振兴的向往串联在一起,铺就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小康新图景。

总监制:张建闯 徐效文 董   蔚

总策划:孙清阳 蔡晓斌 张娇娇

策   划:葛高华 孙铁成 严   蓉

统   筹:王小平 吴爱民 袁   坤

文   案:陈金鑫 黄秋怡 冯成鸣

拍   摄:陆春涛 王   昊 赵启瑞

剪   辑:陆春涛

融媒体编辑:张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