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点亮梦想 用生命书写担当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数万民众排起长队送别袁老,路透社、美国彭博社、英国《独立报》等国外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让人们在追思科学伟人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战略,还关系社会稳定和人口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吃饱饭成了很多中国人的梦想。那时,像袁隆平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人开始了艰难探索。几十年后,14亿中国人不再为温饱发愁,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粮食生产喜获连丰。这巨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勇攀科学高峰的不懈努力。可以说,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一代农业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者和亲历者。

时代因人民而伟大,因英雄而出彩。穿35元的衣服,戴十几块钱的领带,坚持在街边小店理发18年,他质朴一生,却让14亿中国人端牢了手中的饭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面对科学难题,他扎根田间地头,一干就是一辈子。为解决中国人的口粮,他不断刷新着稻谷亩产量。从淡水稻到海水稻,从南海之滨到柴达木盆地,袁隆平院士的研究成果写满中华大地。一个禾下乘凉梦,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一抹禾田稻花香,倾注了一位农者对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执着追求。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无论雨多大,路多远,还是想来送您”……当西南大学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前围满鲜花;当数万名群众自发前往殡仪馆有序吊唁;当祭奠的文字在媒体上持续涌动,无论是前去送花的外卖小哥,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先队员,亦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新时代的中国人始终清楚地知道谁才是最该追的星!能够为国家利益而奋斗、为民族振兴而奋斗、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是我们最该追的星。他们是中国发展不屈的脊梁,是新时代最闪亮的坐标。

星辰大海,奋斗不止;不负韶华,未来可期。当历史的车轮轻碾过时间的脉络,即使生命枯萎,却精神永存。面对“十四五”开局建设的各种难题,我们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传承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我们也需要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在奋斗中不断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出丰收硕果。(孙亚文)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