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关”走上生态致富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湖考察时强调生态本身就是价值。有了“生态是资源和财富”的“财富观”,才能够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本身便具有经济价值,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是应有之义。

严格落实生态监管,过可持续关。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生态保护体系则是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护城河”,永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活力。生态保护涉及面广、推行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随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深,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执法方式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空前重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已达到5364件9517人。完善司法,扩充执法范围,加大执法力度,生态环境就有了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坚实支撑,生态经济才能走得平稳踏实。

生态修复一抓到底,过问题整治关。严格法治是前提,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则是重要提升点。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因经济建设忽视生态保护的问题时有发生,无序开发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生态创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祁连山、秦岭等地突出生态问题作出重要批示,甚至亲赴实地验收成果,释放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松劲的强烈信号。生态环境多样、成因复杂,同时影响深远。生态问题绝不能拖,必须一抓到底、整治过关,不留后患。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后世的责任与担当。

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旅游基地,过绿色发展关。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多样, “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中国已有多个生态旅游突出典范,四季旅客络绎不绝。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曾今落后的美丽乡村同样拥有了发展机会,各地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在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规划好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突出生态环境特色亮点,兼顾农业发展的同时形成生态环境旅游基地,给乡村振兴注入重要推力,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经济”,走上生态文明与经济相互作用、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有实力、有信心按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任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李响)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