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江苏镇江:砥砺奋进,镇江城乡改天换地

自“南湖红船”启航以来,中国共产党历经一百载风雨洗礼,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镇江干群以砥砺奋进的姿态,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城乡建设壮美华章。

住有所居成为现实

老家在镇江市丹徒区荣炳蒲圩村、在镇江新区某外资企业上班的凌六明,2006年贷款在市区江南颐和家园帝庭苑购买了一套89平方米的住房。“如果不是住房改革,我想在镇江拥有一套住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凌六明说,目前看来房子还是小了,他打算等孩子大一点,再换一套大的房子。

港南路公租房

住房是民生之要。曾几何时,住房是城市最紧缺的资源,父母与子女蜗居“筒子楼”里,一个小披子可能就“挂”着一户人家。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镇江一直着力改善百姓住房条件,在全国率先试点住房制度改革,1985年成为全国4个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1998年12月1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由福利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到住房商业化、市场化,激活了住房市场的供给。1991-2000年镇江市区共建130多个开发片区(组团)。进入新世纪以来,镇江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加快住宅新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的步伐。“恒美嘉园”“米山人家”“香江花城”“我家山水”等一个个新住宅片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住房建设向市场过渡的进程中,镇江市政府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1992年政府通过建住房解困工程、实物配租等形式,解决“双困户”(住房特别困难,经济特别困难)的居住困难;此后针对“夹心层”,政府建设最大的经济实用房工程谷阳新村以及桃花山庄等“安居工程”,使更多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

来自镇江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镇江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7.4平方米提升至51.3平方米。“十三五”期间,镇江市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55604套,其中市区实施24528套,镇江市区完成危房和空斗墙房屋解危23.36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连续5次调整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全市累计完成104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在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基础上,镇江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推动向住有宜居迈进。2020年完成的“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镇江市区累计完成改造31个片区、建筑面积162.1万平方米,5.44万居民受益。十八进片区于2019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建筑整治、市政配套、景观提升3大类约27项,共完成17栋楼、4.3万平方米的建筑改造,直接受益居民1450人,改造工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社区需求,营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区环境,金山街道会同市民政局新建了融智慧养老AR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同时具备“虚拟养老院”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老年人日间托养功能,为自理能力下降的高龄老年人及其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谷阳路(丁卯桥路-官塘桥路)拓宽改造项目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工,6月份全面开放交通。作为谷阳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谷阳桥同步临时开放交通,新桥不仅沟通了润州与镇江新区丁卯片区,还通过两侧辅道和桥下道路连通了宝平路。

谷阳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周俊介绍,谷阳路拓宽改造工程是镇江市“三横三纵三联”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0年度镇江市城建重点工程。未来将顺接镇扬第二过江通道,构成推进宁镇扬一体化的交通大动脉。

南徐片区全景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城市建设有重点地进行道路的恢复、改造和新建,从基本形成路网到逐渐完善城市路网,建成主城区“第一路”中山路,打通南北向轴线解放路等城区主干道。从1995年丁卯桥路拓宽为60米的主干道开始,城市进出口道路建设进入高潮,先后建成“引资大道”官塘桥路、“生态大道”南徐大道、镇江市第一条引进外资建设的道路镇大公路、镇江至溧阳高速公路等进出口道路,进一步打开了镇江的“门户”。

进入新世纪,镇江突破传统格局,重点向南发展:打造以南徐新城区和北部滨水区为内容的“南城北水”重点工程。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呈现“一体两翼(主城区、大港组成东翼、高资组成西翼),一核四区(南山绿核和主城核心区、丁卯分区、南徐分区、谷阳分区)”,南徐、丁卯、谷阳成为城市副中心。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龙头和灵魂。2020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了“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这一新的镇江城市定位。同时对城市发展布局进行优化,将原有中心城区“一体两翼”的空间结构扩展到全市域范围内“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实现市域一体化,“左右逢源(向东对接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向西融入南京都市圈)”。

镇江城市建设被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2020年末,镇江城市化水平从1977年的13.5%提升至73%,建成区面积1998年的56平方公里提升至144.6平方公里。“十三五”镇江市累计完成城建投入超过1700亿元,市区累计投入约1000亿元。以丁卯桥路、焦山路、九华山路、太古山路为代表的90余条道路陆续建成,市区道路总长约117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提升至29.69平方米,初步形成快速路、骨架道路、主次干道以及微循环道路等较为合理的道路体系。高质量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城市3年建设任务,镇江市被评为全国海绵城市优秀试点城市,获得财政部1.2亿元奖励性资金。

美丽风景愈加绽放

驱车行驶在“生态大道”南徐大道上,不仅沿线绿树花草相伴,而且串起黄鹤山、磨笄山、老虎山等风光景点,形成一条绿意葱茏的城市风光大道;行驶在长江路三期道路上,沿线金山寺、塔影湖尽收眼底。这是镇江市城市景观道路“显山露水”的代表。

“海绵校园”江大一景

镇江市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发展,道路拓宽,相继开辟梦溪广场、火车站广场、青年广场等。迈入新世纪,城市建设围绕营造生态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凸显“城市山林、大江风貌”地域特色,先后建成14座集休闲、健身、绿化于一体,富有现代城市景观气息的城市广场和游园、街头绿地等。城市绿化围绕“显山露水,透绿现蓝”,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生态功能。

十三五期间,镇江市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市区20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一夜河治理被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列入光荣榜。积极彰显城市“绿”的底蕴,建成向家门绿地、孟家湾湿地公园等15处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8%。

今年5月中旬,江苏省第六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公布,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上会村东宝庄、毛家榨榜上有名。走进该村,黑色柏油路向前延伸,河道整洁河水清澈,村民出门进花园,村中处处是绿园,一个生态优、环境美的宜居村庄跃然眼前。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镇江市住建局副局长汤杲介绍,我市自2017年起,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有序推进、不断探索具有镇江特色的田园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径,建成了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打造出让城市更向往的田园乡村。

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还青洲和先锋村一组完成道路和水系的改造,建设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增设了公共停车场、共享单车、休闲小绿地、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三星级公厕,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村庄面貌全面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由然而生,展现出习总书记所说的“比画还美”的特色田园乡村风采。

句容天王镇唐陵新四军秘密交通站纪念馆

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紧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契机,以葡萄文化为核心,对葡萄产区核心区域和村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系统设计建设,带活乡村特色经济,小葡萄创出大品牌。2020年,丁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万元,乡村旅游人次超过100万人次。

目前,镇江市共有20个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10个村庄建成镇江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镇江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739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74.9%,位列全省第五。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柳茹等5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7个村庄被评为江苏省传统村落。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共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170余亿元。

“经过72年的不懈努力,我们让321万镇江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更加舒心,我们让住有所居成为现实,我们推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我们打造了一大批美丽风景。”镇江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市人防办主任宇文家胜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将从党的百年伟大征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奋进的力量,不懈努力、持续发力、竭尽全力,努力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让美丽镇江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成为“三高一争”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强富美高”新镇江的鲜明底色。

原标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江苏镇江:砥砺奋进,镇江城乡改天换地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