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忆百年|一艘水泥船的精神传承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陈列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或是广为流传、或是鲜为人知的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大地百年发展的历史故事。

在步入展厅之前,展馆门口摆放着的那几艘“船”,一定吸引过你的注意,有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红船”、有见证南京解放的“京电”号小火轮,还有见证苏南乡镇企业萌芽的水泥船......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艘水泥船背后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1956年,在当时无锡的东亭乡春雷村,村委会自发组建了 “东亭春雷造船厂”,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社队企业之一,而所谓的社队企业,就是乡镇企业的前身。在绝大多数农民刚刚吃饱肚子的时候,这个依靠社队企业而发展的村子早早做到了户均收入千元,实现了家家有电灯、户户用拖拉机和人人享受合作医疗的美好生活。

“一艘水泥船,象征着当时的‘东亭春雷造船厂’,更象征着那个时期从泥土中成长起来的乡村工业。”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接玉松告诉记者,春雷造船厂的故事就像神话一般,吸引着农民们的目光,广大农村也相继摸索前行,以社队企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逐步发展起来,有的最初就是从泥瓦篾匠组成的手工作坊开始,产品逐步扩展到了各种日用品、工业品。

在展馆内的第三部分,一面墙上展示的“四千四万”精神(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就是当时乡村工业在夹缝中顽强发展的真实写照。从“草根经济”到“参天大树”,作为中国经济奇迹的组成部分,乡村的巨变有目共睹。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现有企业八成以上都脱胎于乡镇企业,这无不体现了我国农民的聪明智慧和创新能力,更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正确决策。“苏南模式”、“四千四万”精神……一个个耳熟能详又迸发过巨大精神动力的名词,又无不凝结着广大乡镇企业的集体智慧结晶。

1984年,中央四号文件《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部分社员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正式统称为乡镇企业。1996年,我国历史上首部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行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的出台,标志着乡镇企业的规划和管理从此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后来,乡镇企业开始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并逐步融进民营经济的大潮中。

今天乡镇企业这个名词已经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很多企业或已消失,但它们这种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今天依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原标题 一展忆百年|一艘水泥船的精神传承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