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江苏盱眙:高标准农田里蹚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改造,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提质增效促升级

时值7月,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已接近完工。该项目共平整土地1100亩,这些土地在建设之前是当地群众零散的承包田以及部分岗地丘陵,种植条件较差。随着社区群众统一搬迁到农房改善居住点后,对于原来的村民承包地,盱眙县农业农村局进行高标准规划,集中连片施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改造有三大好处,一是提升当地农田建设标准,原来是小田块,现在是成方成片,二是配套了渠、道之后,提升了当地防旱抗旱能力,三是土地通过整治以后,可以显现规模经营、规模生产的效益。”盱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桂东说。

从原来的“靠天收”,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黄花塘镇芦沟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的产出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这吸引了许多新型经营主体包括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农场主等前来竞标。他们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种植经营理念,带来了新设备、新技术,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了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这个田现在种上稻,等稻快成熟时,我们可以投放种虾,明年4月份成虾出来后,到5月20日左右,稻子又可以播种了。‘虾稻共生’就这样产生了。”种粮大户袁洪江说。

高标准农田改造使得种粮大户们信心满满,也同样为当地壮村富民带来了机会。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共有3500名村民,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租金收入,务工性收入,也给村集体带来了收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以来,农民平均每户每年增收一万元左右,我们村集体则能够收取种植大户每亩地5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宇辰说。

心系群众解民忧

淮西村,位于淮河西边,安徽省明光市太平乡境内,它是盱眙县鲍集镇的一块飞地。淮西村现有耕地3350亩,受制于交通、用水条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如何改变淮西村的面貌?如何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共奔富裕路?盱眙县农业农村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淮西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建设抗旱井,解决农作物灌溉需求。

通过建设19口抗旱井,淮西村的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盱眙县农业农村局还为淮西村修建水泥路、桥梁、涵闸,配套电力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这也有力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井打好以后,部分农民准备种旱稻,我们这里旱稻的产量每亩可达1400斤左右,产量非常高,比过去种大豆、玉米的收益都高。”盱眙县鲍集镇淮西村党总支书记唐仪战说。

淮西村有50亩蔬菜大棚,原来是盱眙县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拨付的扶贫项目,当初由于灌溉条件不足,没有经营主体愿意承包,导致大棚形成撂荒。现在得益于灌溉条件改善,不少客商纷纷前来承包,这将为村集体带来每年4万元的增收。

工程质量严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盱眙严把质量关,做到优质开发、廉洁开发。盱眙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立项和管理,全部实行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所有项目在网上公布,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项目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检测到物资采购,全部采取公开竞争性招标,当地纪委监委全程跟踪督查,公开、公平、公正选择参建单位。

在项目管理中,盱眙县强调工程质量第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要求大宗原材料必须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桥梁等预制构件必须按设计图纸预制,同时实行第三方现场质量检测,进一步增强了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切实保障了所有高标准农田在建工程的实体质量。此外,所有项目均实行项目监理制,确保每个项目至少有一名监理人员驻场监理,对于关键工序和重要工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旁站监理,较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2020年以来,盱眙县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8万亩,其中包括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新建了一批泵站、水泥路、防渗渠、节水灌溉管道、输变电线路和配套建筑物,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土地流转,耕地进一步向种田大户集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盱眙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更加稳健。(方军)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