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黄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全球

9月26日,记者从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获悉,盐城市申报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7个大洲26个国家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东台条子泥作为该处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为了帮助鸟类找一块躲避涨潮的歇脚地,专门划出720亩专用地,通过生态修复、制定管理细则,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

这720亩“家园”受到鸟儿青睐。2020年秋,科研团队在条子泥记录到30余万只迁徙水鸟,而在720亩高潮位栖息地单次最高记录到6万只,特别是勺嘴鹬监测到80只,小青脚鹬1150只,证明了该高潮位栖息地的重要作用。今年最新观测结果显示,来这里栖息的鸟类新增22个种类,达到4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包括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勺嘴鹬、青头潜鸭、白鹤等。在全球沿海区域潮间带栖息地消失和退化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令人惊喜。

盐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让黄海湿地以最美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盐城智慧”。《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无论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盐城黄海湿地和720亩高潮位栖息地都是全球保护的最佳案例。今年7月,央视《新闻联播》大型系列主题报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播出《在保护中发展——我国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该条新闻高度评价盐城黄海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称赞其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记者了解到,“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全球征集活动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经对申报案例初筛、预审和终审,110个案例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其中,22个案例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原标题 盐城黄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全球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责任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