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党员一家子的“为人”之道

开栏语

红色家庭,代代相传。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中共淮安市委网信办、淮安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薪火传承”专题,寻访淮安祖孙三代都是共产党员的红色典型家庭,聚焦党员之家的红色传承与优良家风,展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奉献与坚守。

“我去当兵了,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日是我的喜日子,是我一生由苦难走向幸福的日子。”“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我从朝鲜乘火车回国。祖国人民用热烈真挚的激情,欢迎最可爱的亲人志愿军凯旋归来。”“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为人民服务的成果。”……这些话语,来自93岁老人孙维仁的回忆录。十多年前,他开始撰写回忆录,记录自己出生、念书、参军、工作的经历和人生感悟。作为已有5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用一辈子的初心和坚守深深影响着后人。

一页页翻过,回忆录手稿的页面虽已泛黄,但信念的种子早已深埋在全家的心中发芽、壮大,绽放光芒。

孙维仁生于1928年,小时候吃过很多苦,经受过很多磨难。困顿年代留下的印记太深,孙维仁始终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将艰苦朴素的作风贯彻到底。

长子孙京军回忆,过年时,父亲都自己裁布、做新衣服给孩子们穿。来年裤子短了就加一截,衣服瘦了就松一截,破了就打上补丁,反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孙维仁用的钢笔,用到坏得没法用了,他还舍不得扔,要上街找地方修。二女儿孙亚平劝他,钢笔也不值几个钱,扔了算了,现在哪里还能找到修的地方?老人不同意,教训女儿不知节俭,直到亲自上街好几趟,实在没找到修笔的地方才作罢。

“洗澡水不能浪费,要留着冲马桶。家里东西用得再旧也不能扔,扔了他跟你急。给他买东西一定要说‘打折’买的,不值多少钱……”谈起老父亲的朴素节俭,二女儿有一肚子话要“吐槽”。

虽然嘴上假意埋怨,但其实,父亲艰苦朴素的观念早已在言传身教中影响了全家人——二女儿舍不得穿新衣服,一件新羊毛衫放到旧得穿不了了,心疼不已。长子说一张餐巾纸应该撕两半用两次。长孙孙雪阳时刻牢记一定要随手关灯。连最小的第四代重孙女都知道,上一次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不然就是浪费。

虽然对自己勤俭节约,孙维仁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大方。在部队时,有同志遇到困难,孙维仁偷偷给其汇钱,响应组织“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号召,根据自己的名字化名“为人”,取自“为人民服务”。“为人”,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

如果说勤俭节约传承的是生活作风,那么,不畏困难则教会子女们在工作中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1982年,长子孙京军参加工作,从事税务工作,被组织上分配至淮阴区一个偏远村镇。离家太远,条件太苦,单趟40多公里,骑自行车要一个半小时,吃不好,睡不好,孙京军内心颇有情绪。孙维仁教育他,年轻人务必至基层锻炼,这是工作、是责任,你要像一颗螺丝钉,不管组织把你拧在哪里,你都要坚守岗位,不可畏苦畏难。“父亲对我们很严厉,总是告诉我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定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986年6月27日,孙京军正式成为一名党员,兢兢业业为税务事业奉献近40年,“我热爱我的工作。2018年,中国实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改革浪潮中也有我们税务人的一份功劳,我感到很自豪!”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老一辈的信念传承已至第三代。

小孙子孙强觉得读书辛苦,孙维仁给他的信中写道,“学习文化知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刻苦努力,用心磨炼自己,没有捷径可走。”“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干工作、搞科研、谋发展,才能奉献国家和社会。”言语朴素,却体现了一位长者给孩子的谆谆教诲。

长孙孙雪阳在银行工作,跟从事税务工作的父亲一样——都跟钱打交道。“我的父亲时常教育我,跟钱打交道,务必守住本心,工作中一定要踏实肯干、严谨务实。”2014年,孙雪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更严标准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中银优秀”员工。

党的恩情,铭记在心。在采访中,孙维仁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融媒体记者:李蓉

摄影/视频:陈禹行

制图:李海娇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