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党员一家三代不变的初心:正直、公正、为民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就像沃土滋养着子孙后代。刘正洲一家三代都是党员,他们的家风家训可以概括为正直做人、公正待人、乐于助人。

5月22日,见到记者前来,刘正洲翻出了自己珍藏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证明书木制边框早已斑驳,但玻璃镜片被擦拭得锃亮如新。“我的父亲刘继林是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那时年仅24岁。”

刘继林牺牲时,刘正洲尚是襁褓中的婴儿,如今他已经77岁。随着岁月流逝,他对父亲的思念愈发炽热。“年幼时,母亲时常教导我,说父亲是一个英雄,是一个公正、正直的人,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惜奉献自己生命的人。”

正直、公正、为民,三个词像三株幼苗,在刘正洲心中萌发,在葱茏的成长时光中长成参天大树。虽然从未见过父亲的音容,但刘正洲始终视父亲为自己的偶像。母亲的话语,他一直铭记在心,将这三个词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走到哪里,就将信念践行到哪里。

在英雄父亲的感染下,刘正洲刻苦学习,处处以身作则、当好表率。1965年,20岁的他成为车桥最年轻的大队长。在那个异常艰苦的年代,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干部群众平整田地。当时农村条件艰苦,耕牛紧缺,他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肩拉背扛,用一锹一犁、一筐一篓的付出,在几年间平整了两三百亩良田,以行动赢得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爱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2004年,儿媳朱文芹接过了刘正洲的担子,担任车南村党总支书记。“只要心怀为民之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在刘正洲的嘱托下,朱文芹始终牢记公正待人、正直做人的家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村“两委”经过近十年的奋斗拼搏,让全村16个小组全部通上水泥路,修建排灌泵站8座,还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村级服务中心。

2016年,借力省扶贫工作队的资金政策,村里兴建了4000平方米厂房用于出租,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得风生水起。2016年朱文芹调任车桥镇副镇长时,村集体不仅还清了欠债,账户还盈余200余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60万元,车南村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朱文芹说,“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我们始终教育孩子,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争先进、做表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长辈们坚持用言传身教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耳濡目染中,孙辈刘甫同从小就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人生信标。

2018年2月17日,一名群众在车桥镇亿乐家超市旁被人捅伤。路过此地的刘甫同见此情形立刻上前,利用专业急救知识对倒在血泊中的市民开展急救,后又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待伤者伤情稳定才悄然离开。事后,伤者家人经多方查找,才确定了刘甫同的身份。他也因此被评为淮安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淮安区好人、淮安市优秀共青团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为淮安医院康复师的刘甫同被抽调到发热门诊。他和同事一起吃住在宾馆,连续一个月没有休假,却从不喊苦、喊累。当时,母亲朱文芹同样战斗在镇疫情防控一线,母子俩整整三个月没有见面。“我们出生在红色家庭,要传承好红色家风,党的号召一定要积极响应,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党丢脸。”刘甫同说,在长辈的带动和引领下,党员精神在他们这个大家庭一代一代传承。

刘正洲一家三代5名党员,刘甫同也于去年9月光荣加入党组织。除了血缘亲情,党内关系更是让这个家庭多了一份特殊的精神纽带。每逢节假日,孩子们回到家里,刘正洲会让各个子女讲述近期遇到的有意义的事,大家一起分享,也会针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寻找对策,用心帮助孩子成长。

一家三代党员,他们用奉献、坚守、忠诚、奋斗,努力传递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普通家庭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融媒体记者:叶列

视频:陈禹行

制图:李海娇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张晓剑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