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 聚力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

市第八次党代会在总结过去五年成绩时对全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本文特对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路径进行研究归纳,以期在今后的文明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工作路径,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凝心铸魂、汇聚磅礴力量。

组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组建联席会议、制定书记清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县(区)、镇(街)三级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区)委书记任县(区)实践中心主任和志愿总队长,各镇(街)党委书记任镇(街)实践所所长和志愿支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村(社区)实践站站长和志愿队队长。成立专门机构。各县(区)实践中心都抽调人员成立专职临时机构负责本县(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镇(街)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各镇(街)明确2-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村(社区)明确一名工作人员,确保有专人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建联席会议。成立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的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市、县垂直系统的优势,将日常工作和文明实践紧密结合,打造特色性服务项目,同时推进各单位横向联动,注重不同工作内容的相互融合、相互嵌入,聚焦基层发力,协力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落实。制定书记清单。制定权责一致的县(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有效压实责任,调配资源,协调力量,组织活动,开展服务,构建县镇村三级一体化推进文明实践的工作格局。

阵地建设:明确阵地标准、建立五大平台、强化平台融合

明确阵地标准。按照有标识、有场所、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台账、有品牌“八有”标准,推动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全覆盖,实现阵地建设从“有”到“好”的提升。很多地方利用小区、广场、学校、卫生室、报刊亭、志愿小屋等,设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点,让文明实践“无盲区”“零距离”,服务群众更便利、更走心。建好五大平台。各地统筹各类阵地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精心打造五大平台。整合各类宣传阵地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教育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卫生体育资源建立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强化平台融合。加强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推进“两个中心”资源对接、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加强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合,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权威便捷的优势,设立学习驿站,提升基层党员参与度。加强与云平台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精准化的文明实践服务云平台,实现电视屏、手机屏、PC屏、户外大屏、指挥中心大屏、所站触摸屏及应急广播、政府热线等终端与群众及时互动,形成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通,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文明实践服务网络。

志愿服务:组建志愿队伍、构建闭环服务、实行嘉许激励

组建志愿队伍。各地根据群众需求和本地志愿人才优势,组织动员当地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百姓名嘴、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特长的群众等参加志愿服务队。一般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志愿队伍,另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志愿人才情况组建“N”个志愿组织,形成“8+N”志愿服务队。构建闭环服务。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或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满足群众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让“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实现无缝对接,成为常态。实行嘉许激励。建立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志愿者礼遇办法,对志愿者服务达到一定标准的按积分多少进行嘉许,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定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组织成果展示、项目大赛等,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表彰嘉奖、宣传推广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服务项目等。

实践活动:注重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培育、引领社会风尚、着力排忧解难

开展理论武装。组织党政干部,高校、党校教师,百姓名嘴等各类理论宣讲人员,通过庭院课堂、理论宣讲直通车、百姓茶馆、群众舞台等家常化、趣味化的途径,深入浅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突出价值培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价值培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工程,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推选评比表彰活动,进一步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引领社会风尚。坚持以文化人总基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打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品牌,利用农家书屋,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家书屋+”公益活动,让基层群众在“悦读”中陶冶情操,涵养乡风文明。加快建设乡镇数字影院,在村(社区)建立电影放映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电影。开展群众自治,倡导移风易俗,健全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红白喜事定额标准,倡导大事简办、小事不办,让人情减负、文明加分。着力排忧解难。坚持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落地,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助困等服务深入人心。开展科技兴农、科技扶贫、病虫害防治、种植养殖技术辅导、农机操作修理、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打造“家医有约”护健康工程,成立健康天使志愿服务队,开设“杏林”微课堂等,组织医护人员到基层开展常见病防治、心理健康调适、日常保健、医疗指导、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等。帮助解决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针对老年群体开设 “爱心洗衣房”“爱心理发室”等,定期为老年群众洗涤衣服被褥,上门帮他们整理家务、理发、修剪指甲等,深受群众欢迎。

经费保障:列入财政预算、筹集社会资金、设立专项基金

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县(区)、镇(街)同级财政预算,用于阵地建设、办公经费、业务培训和组织活动等,有的还要负担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职人员的部分工资等。筹集社会募捐。通过冠名活动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参与注资,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普通群众互助捐等形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文明实践,捐款的个人和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享受免税或其他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中宣部已在广东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我市还在酝酿中。广东、浙江一些地方设立县、乡文明实践专项基金,按照基金管理办法进行运作。资金来源由财政资助或由企业冠名赞助,采取资本运作或留本取息的方式使用。

(作者:石平洋,市委党校二级调研员;孙亚军,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组成员)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