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

金秋十月,天气微凉。涟水大地上,工厂机器轰鸣,田间喜迎丰收,干群干劲十足,一派红火发展景象。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后,涟水县聚焦“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全新追求,紧扣高质量跨越发展主题主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项目为王、争先创优、苦干实干”四大导向,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城乡一体、绿色发展”五大战略,致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成就更好发展。

强筋骨,助推项目建设

走进位于涟水县的江苏中信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只见近百台全自动数控钻孔机正高效生产,机械臂灵活翻转,冲击声不时在车间回响。“去年开票收入2亿多元,今年妥妥超4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吴柯平介绍。公司主营黑白家电、仪器仪表等电路板生产,2019年投产后快速发展,现在产品基本供不应求。“我们刚刚又拿下277亩土地,新的生产线上马后,产能将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将更高。”吴柯平表示,公司之所以敢于迈大步、放长线,主要是看好涟水县良好的营商环境。“到涟水后,我们办理证照、拿地等基本没烦过神,都是政府部门上门服务,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把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工作导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项目“第一抓手”、环境“第一支撑”,聚力招引、建设、培育优质项目,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服务软环境、载体硬环境。今年以来,涟水县把项目招引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涟水“433”主导产业,用好“四大工业主导产业链招商图谱”,深耕长三角、珠三角、台湾地区,紧盯大型央企、民企、跨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同时,全面拓展“一站式、全科式”“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内涵,加速推进经济开发区去行政化、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推动“招商突破”和“企业服务”有机结合、招引“前台”和服务“后台”紧密衔接,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

夯基础,发展高效农业

在涟水县红窑镇芦笋种植基地,万余亩大棚整齐排列,高空俯瞰蔚为壮观,大棚内,芦笋长势良好,茎秆笔直,翠嫩欲滴。工人们,正在地头紧张忙碌。“今年,我们村芦笋产量达3万斤,地里用工达五六百人,村里因芦笋产业增收60多万元。”李庄村党总支书记薛进军介绍,明年村里芦笋产量将迎来翻倍,预计可以达7万斤,“我们今年举办了第一届芦笋节,新的芦笋深加工生产线也在建设中,将来不仅卖芦笋,还要做芦笋茶、芦笋饺子、芦笋牛奶、芦笋胶囊等产品,不断提升芦笋附加值。”

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优化提升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产业,加快国家粮食保供基地、各类农业产业园区、“淮味千年”品牌建设,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今年以来,涟水县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重点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涟水县以农房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注重产业导入、文化植入、服务融入、资源注入、品牌嵌入,努力在卫生镇村、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上斩获更多成果。

惠民生,强化社会保障

“没想到,一天时间,钱就到位了,真帮我大忙了。”在涟水县民政局办事服务大厅,因为家里失火,刚刚拿到临时救助的市民张先生感激地说。涟水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吴晓春介绍,从今年起,困难群众只需提供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授权书,即可申请低保、临时救助。档案资料由以前的28项减少到14项,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材料由12项减少到9项。提升效率的同时,涟水县还建立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困境儿童保障四类社会救助工作平台,确保社会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以低保为例,之前申请,要求以户为单位,现在,重病患者、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的成年人等群体,可单人纳入低保,有效扩大了覆盖面。

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有为、久久为功地办实事、解难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涟水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就业创业,弘扬先进文化,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共同富裕,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能舒心放心、顺心安心。

融媒体记者:刘华 王舒

通讯员:刘东升 郑志超 王玉叶

融媒体编辑:袁玥

责任编辑: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