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党委书记施恩佩:为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水利支撑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指引。日前,市水利局党委书记施恩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紧扣“排头兵、领头雁、带头羊”的工作定位,比拼赶超,攻坚突破,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中奋力书写水利答卷。

如何在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中体现水利作为?

施恩佩:水利部门将树立强烈的“中心”意识,坚持系统治理、全域治理思路,加快走出一条美丽淮安特色水路径。具体实践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河湖安澜,打造水要素集聚的区域中心。进一步围绕洪泽湖这一关键,推进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向300年一遇逐步过渡。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近期工程、东环城河工程等流域性治理项目,有序实施区域治理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防汛减灾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二是聚焦格局优化,打造水资源配置的流域中心。坚持以水兴业、以水定城,进一步巩固淮安在淮河流域下游水资源调配中的中枢地位,着力打造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水资源配置流域中心”,扎实开展节水、调水、配水、蓄水、保水等专项行动,更好服务“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三是聚焦品牌创建,打造水文化交流的全国中心。围绕“重塑‘运河之都’和‘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战略部署,深入挖掘淮安悠久厚重的水文化,做好水工全域旅游,实施大运河文化带水文化建设及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建设等特色品牌工程。坚持各美其美,积极为洪泽区、盱眙县、金湖县建设水韵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水利支撑。

围绕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水利部门有哪些举措?

施恩佩:我们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变以前“走水路、搞圈圩、奔小康”的做法,加快转向“打水牌、还生态、新发展”。坚持项目先行。围绕党代会提出的“扎实推进重要水体综合整治”,聚焦“河湖库连通、蓄排水结合、丰枯期相济”,实施现代高效水网打造工程,通过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引水活水等工程性举措,最终实现工程建起来、水系连起来、水体活起来、水质好起来。突出法治保障。坚持依法管水治水,加紧推动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岸线管护等方面一批新规章的制定出台。聚焦重点领域、重要水域,开展联防联控、常态化巡查等行动,通过水行政执法“紧起来、严起来、硬起来”,推动水生态环境“美得有质感、美得有韵味、美得有形态”。严格长效管控。继续深化河湖长制,加快系列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破解,以幸福河湖创建为载体,全力打造一批水生态精品示范项目。同时,进一步严格河湖水域和岸线空间管理,实行涉河湖行为全过程监管。

市委报告多次提到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水利部门如何担当作为?

施恩佩:目前,水利系统已将服务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作为“1号工程”,着力把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成为安澜之道、生态廊道、旅游通道、致富大道。我们必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努力调动一切有力要素,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全市大局。当前正在全力推进落实的项目,包括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洪泽湖退圩还湖、洪泽湖生态修复、清江浦区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以及二河东堤拓宽加固、高桥河治理等,总体投资体量预计近100亿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涉水项目融合,努力实现“滞洪区工程实施在哪里,挡洪大堤就筑到哪里,环湖道路就铺到哪里,配套设施就建到哪里,生态修复就跟到哪里,沿湖圈圩就退到哪里”的“五到”总要求,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沿线“堤固、路通、圩退、露水、显绿”。

融媒体记者:张小燕

通讯员:石文静

融媒体编辑:袁玥

责任编辑: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