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监督】为中心城市复兴梦圆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为政之道,修身之本。日前,市委专门出台并印发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就进一步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明确38条具体措施。

此次出台的《实施办法》紧扣淮安实际,既是坚决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行动抓手,又是在淮安“十四五”开局之年、市第八次党代会圆满闭幕之后,继续高悬监督利剑、紧绷监督之弦、构建系统集成监督体系打出的一记“实心拳”,将为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同欲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奋力实现中心城市复兴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实施办法》主旨鲜明靶向精准,就是要管住用好“关键少数”。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正如一棵大树,必须抓住根,才能带动树叶和枝条;亦如一团大绳,唯有先找头,才能捆在一起牵着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是“关键少数”,也是关键中的“关键”。正所谓,“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任何时候,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以身作则在前面带动人来得管用有效。全市各级、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既是一级、一地、一单位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定盘星”,又是“擎旗手”“航标灯”,理当践行落实《实施办法》,主动开展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做到时刻不忘修心正身,做到心正身正而后左右正,进而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监督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纪律面前、规矩当中放样子、做示范、立标杆。

内祟不起,外祟不入。《实施办法》重点突出边界明晰,就是要说清亮明“关键底数”。《实施办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重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执行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职用权和廉洁自律情况五个方面,为“关键少数”接受监督划定了“墨线”。常言道,房间要经常打扫才能整洁清爽,镜子要经常擦拭才能干净透亮。毫无疑问,重塑淮安“运河之都”繁华盛景,实现“中心城市”复兴梦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市上下在“关键少数”带领下勠力前行、奋勇拼搏。这就要求肩负时代使命的“关键少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与自觉,对标《实施办法》五个方面的监督重点,“细照”言行、“扫描”思想、“透视”立场、“叩问”初心,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事贵善始,尤当善终。《实施办法》力度空前措施具体,就是要创新把牢“关键招数”。近年来,我市围绕规范市直单位和县区党政正职权力运行、加强党内同级监督进行积极探索,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文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台的《实施办法》在原有成果基础上,以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所作出的最新部署和要求为指引,将监督的“探照灯”向“关键少数”聚焦聚光,制定的38条“关键招数”中有7条属于“淮安创造”。需要指出的是,一套实施办法的出台效果如何、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执行。执行过程中,务必用好监督责任共担机制、监督信息共享机制、监督成果共用机制,坚决做到“法立,有犯则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现象,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

风清气正,大业必成。相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都将以《实施办法》为“坐标系”,矢志不渝立定心神、管好言行、守住清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一道,阔步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新征程,凝神聚力谱写出属于这个时代、这方水土、这段人生的精彩篇章。

(本报评论员)

融媒体编辑:袁玥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