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我市亮出“重拳实招” 聚焦科技助企转型提质

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1-9月,全市全社会研发费用达59.68亿元,同比增长97.7%。今年以来,我市针对研发投入强度较低的短板领域,亮出“重拳实招”,不断强化科技助企服务,让研发投入强度从“短板”逐步转变成撬动高质量发展的“跳板”。

政策带动,打出帮扶组合拳。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制度,采取基础补贴和增量补贴的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奖补,最高可奖补150万元,仅此一项,每年市县(区)两级财政将多拿出400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对企业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进行奖补。

科技招商,带动产业质态转变。创新型龙头企业少、科技型中小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低是我市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今年我市将“重特大项目攻坚”和“科技招商”纳入对县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既抓大项目也抓科技型项目。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天鹏锂能、盛卓建筑设备制造等一批投资5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先后落户开工,110多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项目相继落户。我市还专门部署建设20个科创综合体承载科技型项目,产业质态逐步转变。今年1月至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优化服务,对研发活动“把脉问诊”。建设“科技助企1+3”服务体系,即构建“一张服务网络+三级责任清单”服务机制,将全市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纳入服务网络,市、县(区)、镇三级科技人员逐一上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开展“一年研发早知道”工作,充分搜集企业将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以及研发投入资金需求等信息,在走访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服务;成立“淮安市研发投入管理专家咨询库”,采取“面上培训+点式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企业归集研发项目、建立研发制度和强化档案管理,解决企业研发投入申报难题。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朱小柱

融媒体编辑:潘永勇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