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精准度,让扶贫助学有深度更有温度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科学、精准、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与服务体系。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生的上学难等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本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更是在提高学生资助的“精准度”上下功夫,全方位、制度化开展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

摸排到位,资助对象更加精准。近年来,大学生假冒经济困难学生以骗领贫困补助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次改革试点工作将建立困难学生定期联系制度,每年一次家庭走访,详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此作为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之一。评定学生家庭情况,不能仅依据学生的“一面之词”,更不能单纯以民政部门的“贫困认定”为唯一评定标准,而应将重点放在对贫困生认定的监管环节:建立困难学生家庭经济信息核查机制,将困难学生信息纳入系统管理,精确资助对象,既确保“一个不少”,做到“应扶尽扶”;又做到“一个不多”,绝不允许“浑水摸鱼”。

制度引领,资助力度更有温度。教育发展可以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乡村文化兴盛离不开教育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更是离不开政策的倾斜。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精准施策和各项资助“有据可循”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应有之义,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客观实际,教育扶贫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与此同时,应根据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程度,实施针对性的资助政策,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让学生资助更有准头与温度。

简化流程,资助方式更显实效。简化审批前的贫困证明和认定程序,更能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彰显贴心服务。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简化资助申请流畅,实现资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让家长、学生从“少跑腿”到“不跑腿”,彰显“一站式”便捷服务。进一步优化资助方式,构建“资助+育人”模式,由传统的“输血”式资助,不断拓展为“投资式”资助,激励贫困学生不断创新创业,努力寻求资助者与被资助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提高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简柏)

融媒体编辑:管艳

责任编辑: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