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师徒结对 点面统筹 “淮安模式”开出产改良方为试点探路

江苏省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省份。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把脉开方突破产改遇到的瓶颈制约,在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畅通产业工人成才通道等方面创新探索,锻造出产改试点“淮安模式”,产业工人“人人皆可成才、个个尽展其才”氛围正浓。

产教融合,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是全国酒店纺织品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近年来,企业转型对人才素能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引才、培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峰说。

“解渴”人才之需,供求是导向。为此,康乃馨织造与常州纺织学院合作,建立康乃馨商学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学院聘请3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为导师,采取“训+练+考+导师辅导”培养模式,使之成为公司人才成长“孵化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加油站”。

淮安针对职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问题,整合衔接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评价使用等方面的要素资源,以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标靶,出台《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职校新增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竞技等新兴专业点;引导学校对接用工需求,建成盐化工生产、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26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淮扬菜旅游服务等23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康乃馨商学院专硕班第四期培训

师徒结对,擂台比学“你追我赶”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轧钢厂车间副主任杨庚豹,是从一线职工成长起来的“技能大师”,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首届“淮安工匠”。杨庚豹的成长成才历程,为淮钢特钢年轻职工素能提升树立起一面旗帜。

不仅如此,为发挥“传帮带”作用,杨庚豹领衔创建了“国家级技师创新工作室”,带领多名年轻职工走上了班组长、技师、高级技师等骨干岗位。

杨庚豹(左)指导徒弟

随着产改不断深入,如何转变产业工人培养“重量轻质”现象,成为普遍性课题。淮安用行动作答:搭建技能竞赛、网上学习、导师带徒等系列平台,增强产业工人补课充电紧迫感,推动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岗位成才。

今年8月,淮安再出妙招,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实施“333工程”,搭建三大平台、开展三类竞赛、培育三类人才。“三大平台”包括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平台和交流平台;“三类竞赛”是指企业内部技能竞赛、行业技能竞赛和市级技能竞赛;“三类人才”则重点培育选树创新能手、岗位名师和淮安工匠。

点面统筹,典型领跑“百花争艳”

朱玉庭是淮安优秀产业工人代表之一。作为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新一代复合型科技人才,他成功开发多个千万至亿级重大项目,主导的技改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以他为核心的“朱玉庭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出5个高级技师、9个中级技师、20个调试工程师……他先后荣获淮安市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聚光灯”下,不只有朱玉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鹏鼎科技青年专家梁佳,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柔性电路板核心技术,被第一时间纳入淮安市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计划,被表彰为淮安市劳模;今世缘酒业酿造专家吴建峰被推荐获评全国技能大师,成为淮安新型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

在淮安,优秀产业人才被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淮安“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已明确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职工“五小”发明创造也已被纳入全市创新体系,高技能人才都可获发“淮上英才卡”,取得发明专利的职工还将获得重奖。一系列激励措施,激活了“一池春水”。目前,全市已涌现出劳模创新工作室126个,高技能人才总数已突破17.99万,成为淮安产业人才的“绝对主力”。

融媒体记者:杜勇清

通讯员:陈兆燕 蒋蕖 

融媒体编辑:宋莹莹

责任编辑: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