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拂尘 祈和平永续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南京公祭仪式现场,仪仗队向30余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圈,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17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缅怀死难同胞,祈愿永久和平。历史虽然沉痛,但必须铭记!我们有责任铭记历史,传承苦难记忆,为永久和平竭力奋斗。

铭记灰暗历史,保全铁证。一切苦难皆有名字,每个名字都是一部历史。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曾说:“在当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没有坟墓,只有一个名字,哭墙就是他们共同的墓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今天,蒋树珍、葛道荣、高如琴、路洪才、石秀英、熊淑兰6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发声,接续时空,执着守护历史记忆,竭力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伸张正义。这些在黑暗里不曾放弃的努力,为南京大屠杀留下了如山铁证。

传承苦难记忆,勿忘国殇。《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公祭日”古称“国祀”,是历朝历代华夏子孙精神生活中的大事,体现的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忠诚。2014年2月27日,国家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南京市首次推出网络联动公祭活动,至今已是第八年。对这段共同民族历史加以复原、对这段伤痛和耻辱加以剖析,乃至将其定格、升华为一个“公祭日”,就是要我们铭记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记住身上的历史伤痕与民族烙印,复习伤痛、谨记教训。

祈愿和平永续,富国强兵。“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庄严宣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今天,我们缅怀历史,以最高的规格纪念死难同胞、铭记这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亦未动摇。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从苦难中汲取力量,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以更好的姿态守护世界和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向新时代,中国庄严昭告世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竭力奋斗,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王静)

融媒体编辑:袁玥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