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推动淮安发展“跨越赶超

刚刚胜利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苏北发展提出了“跨越赶超”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与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淮安未来五年高质量跨越发展蓝图高度契合,是指引我们“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强大动力。如何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跨越赶超,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惟改革者进、惟改革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真正学会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

一、必须真正认识和确立改革在推动淮安跨越赶超中的关键作用和关键地位。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市第八次党代会在回顾发展实践、总结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动能、助推发展”。我们要从历史、现实、未来发展的时空维度深刻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回望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淮安正是依靠改革的持续深化,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巨大成就。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农村地区经济薄弱的实际,淮安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破题,到进入21世纪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继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攻坚突破,成功实现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后,纵深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正是因为改革,发展才充满生机活力,如果没有改革,淮安就不可能有如今发展的巨大成就。立足当下,我们必须认清:淮安只有依靠改革,才能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淮安积淀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当前县域经济实力不强、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特色主导产业不优等现实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具体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重视改革、不会抓改革、不愿意改革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改革,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真正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备技能和有效手段。着眼长远,我们必须坚信:淮安只要高举改革大旗,就一定能在区域竞争中实现“跨越赶超”。进入新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城市竞争态势已由单打独斗转为城市群的合作联动,这势必会产生城市资源“虹吸效应”,甚至会出现“强的越强、弱的越弱”的现象,而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经济版图中面临的挑战更大,“标兵渐远、追兵已至”的倒逼态势也时刻警醒我们,改革是唯一出路,是应对变局、开好新局的战略抓手,不改革没有前途。但是,只要我们按照市委“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部署要求,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就一定能够再造和创造新发展阶段淮安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和强大动力,推动淮安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跨越赶超”。

二、必须在全面落实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淮安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淮安改革,既要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全盘考虑,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紧抓关键、聚焦短板,牢牢抓住最具牵引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关键改革,切实以重点攻坚带动全局突破。一要抓好有利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改革。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最优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最大发展机遇。市委鲜明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工作导向,深刻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我们谋划推进改革,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总牵引”,对标对表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找差距、补短板,提标杆、创一流,从招商机制、园区平台、服务方式、政策制度等方面系统发力,扎实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投资制度等改革提质提效,更高标准深化“一网通办”“拿地即开工”“淮上关爱一件事”等改革创新,坚决破除“隐形门”“潜规则”,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抓好有利于推动重大战略落地转化的改革。当前我市拥有众多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但是再多的机遇如果抓不住,只能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区域发展格局加速重构、城市竞争态势深刻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既是我们谋划改革的“必答题”,更是必须抓紧作答的“抢答题”。我们要善于运用改革创新思维谋划思考,充分发挥区位空间等比较优势,围绕深化江淮区域合作、推进借港出海、承接长三角优质产业梯度转移、淮昆台资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一系列重大平台、重要机制,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改革成果,推动淮安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乃至更大发展格局之中。三要抓好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的改革。群众所盼是经济发展所向,也是深化改革焦点所在。淮安虽然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对照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特别是老旧小区环境差、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小区物业管理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以及食品安全等,都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全面聚焦,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一条一条破解,一项一项落实,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只有如此,才能在全市汇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和能量。

三、必须要重点激发和培育关键少数敢担当善作为的改革精神和改革本领。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纵深迈进,难啃的“硬骨头”就越多,就越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拿出勇闯“无人区”、捅破“天花板”的勇气,练就善抓改革的过硬本领,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以“跨越赶超”的气魄全力推动市第八次党代会各项改革任务的刚性落实。一要增强改革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深化改革尤需担当。无论是省委要求的跨越赶超,还是市委提出的创新实干,题中之义都是要求我们拿出超常规的创新思路,以主动担当的精神状态,闯出一条奋勇争先的改革之路。各级党员干部要敢于跳出“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框框限制,善用改革创新思维谋划研究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率先垂范,扎实抓好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存在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广泛集聚资源要素的重难点改革,努力推动改革实现更大突破。二要提升改革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年轻干部必备“七种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发展实践中反复锤炼和锻造。现代化建设的前行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艰难险阻,但越是艰险我们越要向前,从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在行动上练就高强本领,紧密结合淮安实际,加强改革谋划策划,把握改革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抓好改革落实,保证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全面开花结果。三要激发改革活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战略,必须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完善党委(党组)书记改革述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常态化闭环式督察、量化刚性多维考核等制度,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谋改革、抓改革的责任。发挥好“三项机制”正向激励作用,实行改革容错负面清单机制,通过政策支持、政治激励、经济奖励等方式,充分激发干部自主探索、深化攻坚、铸造品牌的内生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变量。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增创更大发展优势,努力为淮安实现跨越赶超、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能。

(谢善智 作者为淮安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