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科技荣光

“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在过去的一年,科技领域收获颇丰,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塞罕坝林场绘就“绿色地图”、“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20亿剂新冠疫苗诠释抗疫担当......踔厉奋发的中国科技人永远在路上,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科技荣光。

浩瀚宇宙  探索永无止境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东方红到空间站,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三位“出差”航天员执着坚守、不辱使命,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出差”,为探索宇宙奥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疫情“大考” 筑牢全球免疫防线

在全球疫苗研发和使用中,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在这场全球疫情大考中,中国疫苗正在帮助全球多国人民筑起免疫防线,守护身体健康。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外交场合20多次提到“抗疫”,他始终心系发展中国家,亲自推进疫苗国际合作。中国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疫苗,这背后是中国疫苗研发企业的辛勤耕耘,国药、科兴等企业矢志攻坚,打造全球抗疫的武器和盾牌。

“绿色地图” 绘制青山绿水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半个多世纪后,这里是一片绿色海洋。“改天换地”得益于塞罕坝精神的浇灌洗礼,三代人,“种子”伴随着“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海”,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塞罕坝奇迹。森林培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多次深入塞罕坝调研,他说,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高寒沙地造林科技攻关的创新史。这种科学精神表现在:对塞罕坝地区宜林的科学判断;对塞罕坝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决策;对适宜当地的造林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管理和技术革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科学调度、科技攻关,让优质水源不断流入千家万户,1.4亿人的生活得到改变、40多座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得到优化,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记生态文明理念,书写更多“荒原变林海”“河清海晏”的高质量发展传奇。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无数科技工作者将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征程荣光,无数科技追梦人的脚步将不会停歇,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起点。(陈浩)

融媒体编辑:曹盈

责任编辑: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