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 以“项目突破”赋能“发展突围” ——一论贯彻落实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那么,能撬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支点”是什么?恐非重特大项目莫属。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我市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都将“聚光灯”落在项目和环境上,这意味着,只有抓住重特大项目建设这一“源头活水”,高质量发展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全市上下必须深刻理解“项目为王、环境是金”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更加鲜明的工作导向。唯有如此,才能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才能全面激发使命感、紧迫感,才能在实现跨越赶超中跑出淮安“加速度”。

从去年“新春第一会”首提“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以来,一年时间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看得最多的是项目,问得最细的是项目,督导最严的还是项目。“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绝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夺人眼球,而是大势所趋,更是现实行动。我市入选2022年省重大项目数量为过去两年总和,年度计划投资是过去两年总和的两倍多;2021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数同比增长26%,特别是制造业方面,实现了50亿元以上项目多点开花和百亿级、两百亿级项目重大突破;新竣工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约为“十三五”年均水平两倍、完成投资高出“十三五”年均水平近一半……这些成绩亮点,是全市上下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的生动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一导向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以此为支点,短短一年,我市重特大项目建设就已悄然起势,为实现中心城市复兴梦想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指出冷峻甚至严峻的现实,虽显不合“时宜”,却能让人清醒。从淮安市内来看,项目数量质量存在不平衡性、营商环境竞争力还不强问题仍然存在。放眼省内国内,各地纷纷吹响重特大项目攻坚号角,尤其是在周边兄弟城市百亿级乃至千亿级重特大项目“下饺子”般落地建设的背景下,淮安只有更大力度攻坚突破,才能在重特大项目建设的比拼中占据高点、赢得竞争,进而赢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未来。从淮安面临的机遇看,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对系列重大机遇最好的“回应”,就是推动一系列重特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唯此才能证明,我们没有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没有辜负淮安父老乡亲的期待。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城市间发展竞争格局正在剧烈变化。在2021长三角41市GDP增速排名中,淮安以10%的增速位列第六,而有些城市则相对失速,甚至负增长。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关键在于项目抓得好不好。在新形势下,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建设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含义。一个大项目,往往就能形成一个大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发展突围”,就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项目突破”。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越是如此,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精会神抓项目。“六稳”无论哪一“稳”,归根结底都要落到项目上;“六保”无论哪一“保”,都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再多的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如果不落到项目上,都是一句空话。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市委、市政府把握发展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为未来发展打基础、强后劲的高度,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行动,推动重特大项目接续不断、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谋定而后动,笃行以致远。就淮安目前而言,仍处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而扩大有效投资靠的是项目。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关系发展质量。今日之项目就是明日之投资,今日之投资结构就是明日之产业结构。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更加鲜明的“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把重特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保态势的重要举措,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载体,作为打基础、增后劲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复兴梦想的重要途径,以更大格局谋项目,以更高眼界引项目,以更拼干劲争项目,以更强力度建项目,以更好作风抓项目,用实际行动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重特大项目建设的累累硕果,以“项目突破”赋能“发展突围”,为淮安奋力跨越赶超续写更多、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本报评论员)

融媒体编辑:管艳

责任编辑: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