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2月23日在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章 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我们担主责强主业,实现了办案质效新提升。两级法院受理案件486467件、办结477734件。在省法院通报的11项重点审判质效指标中,淮安法院有10项进入全省前四,其中3项第一、4项第二。2场庭审、2份文书入选全国法院年度百优,66个案例被作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发布。

过去五年,我们谋大局议大事,彰显了服务发展新担当。市法院获评全省金融生态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建成全省首个涉台纠纷调处中心,设立全省首个野生鸟类生态修复基地,建立全国首个凹土协同保护机制。

过去五年,我们解民忧增民利,展现了司法为民新作为。执行“破壁”行动成效受到最高法院分管领导批示肯定。诉讼服务平台质效评估得分在2021年升至全省第二,3家基层法院被确定为全省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示范法院。“一码解纷”智调平台获评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十大创新案例、全省2018—2020年度法治建设创新奖。市法院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过去五年,我们抓典型树典范,取得了创先争优新突破。9项改革经验入选上级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案件繁简自动识别系统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六专四室”警务信息化建设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2次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先进奖,2篇文章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165个集体、199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清江浦区法院、“全国模范法官”姚月梅等先进典型。

一、紧贴中心工作,聚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打造营商环境法治高地。在全省率先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开展营商环境指标优化行动。一视同仁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一审审结商事案件56072件,标的总额565.62亿元。建立破产审判“1+10”制度体系,在全国首创破产财产处置信息发布机制。共帮助26家企业重整再生,引导716家企业清算退出,释放沉淀资产143.53亿元,盘活土地房产919.95万平方米,安置职工30988人。

——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出台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两意见一方案”,保障企业家安心投资创业。审慎适用司法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11件。

——推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妥善化解高铁新区、城市快速路、京沪高速扩容等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的纠纷910件。联合市台办落实助推台商台企发展的“十六条举措”,建立涉台一审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一审审结此类案件436件。

——筑牢美丽淮安司法绿坝。建成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一审审结环境资源案件784件。加强生态损害修复,判令321名刑事被告人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累计补种树苗5570余株,放生鱼苗172万余尾,缴纳生态修复基金1045万元。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脱贫攻坚,1072名干警与低收入家庭结对帮扶。出台人民法庭助力乡村振兴“二十四条意见”,开展“一法庭一品牌”创建活动。规范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审审结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案件371件。妥善解决农民工“忧酬烦薪事”,为1.75万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3.67亿元。

二、深化平安建设,助力实现高水平安全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一审审结涉黑恶案件100件686人,摧毁黑恶势力犯罪组织58个。制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十八条意见”,建立起长效常治工作机制。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坚持惩防结合、宽严相济,一审审结刑事案件16396件23390人。严惩影响群众安全感犯罪,一审审结“杀抢绑”犯罪案件173件,对“7·6”重大暴力袭警案的2名被告人依法判处死刑。

——重拳惩治贪污腐败。一审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59件286人。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犯罪,一审审结涉及惠民补贴、扶贫救助、社保资金管理等贪腐案件50件。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打,判处行贿犯罪27件28人。

——有效防控重大风险。一审审结涉疫情犯罪案件33件,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纠纷650件,帮助348家企业稳岗复产。防控金融领域风险,一审审结金融纠纷案件15803件。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一审审结非法集资等犯罪案件117件。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审审结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7275件,协助处置55个“问题楼盘”。防控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一审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等案件113件。

三、增强法治供给,着力促进高效能治理

——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坚持监督和支持并重,一审审结行政案件3821件。审查非诉行政案件2921件。会同市司法局设立行政争议纾解分中心。

——持续深化诉源治理。诉前调解成功率全省第一。建成道交、物业、金融、知产等类型化诉调对接平台。全市法官进网格参与化解纠纷2.57万起,发出司法建议1317件。以“无讼淮安”创建为引领,打造社会治理特色品牌。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审结“全国首例英烈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审结“开具‘大小处方’套取医保资金案”,被最高法院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审结“虚构劳动关系侵吞企业资产案”,入选全省法院审判监督十大典型案例。

四、践行为民宗旨,倾力保障高品质生活

——全心全意改善诉讼服务。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实现诉讼服务事项一站通办、一网通办。开展“四不”问题专项整治,健全12368诉讼服务热线督导和交办机制。建立“淮法云达”集约送达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集中送达市域全覆盖。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3297.66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912.55万元。

——用情用力保障民生权益。准确贯彻实施民法典,一审审结“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事案件161483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审审结产品质量纠纷案件394件。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一审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4789件。联合市妇联开展“法护家园”活动,化解婚姻家庭纠纷41960件。

——常态长效攻坚执行难题。执结案件189562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03.50亿元,2021年淮安法院执行完毕率、实际执行到位率居全省第一。加大拖欠民企账款和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兑现企业债权82.47亿元,发放民生款项41.62亿元。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3.22万人次,将已履行义务的4.82万人从“黑名单”中移出。

五、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打造高质效审判

——抓司法制约监督严责任。制定不同审判主体权责清单,细化办案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行权履职有章可循。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全市法院院庭长参与或承办案件292392件,占结案总数的61.20%。

——抓诉讼制度改革提效能。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一审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力推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由2016年的96.54天降至2021年的66.43天。

——抓智慧法院建设强支撑。研发“安澜云审”全景庭审系统,完成226个科技法庭改造,迭代升级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开发标的物精细化管理系统。

六、从严管党治院,努力建设高素质队伍

——淬炼忠诚品格。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组织政治轮训4200余人次;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落实落细各项顽疾整治措施,完善抓源治本机制220余项。

——磨炼过硬本领。强化专业训练,开设“法官大讲堂”,组织分岗分类培训597期。突出实践锻炼,建立上挂下派、跟班先进等制度,4名法官获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成司法调研人才库,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3200余篇。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机制。

——锤炼优良作风。建立全方位综合监管“1+10”制度体系,构建契合法院特点的“嵌入式”监督模式。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与行使司法权有关的违纪违法36人。

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最高原则,必须扛牢服务中心大局这一重要职责,必须站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必须坚守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价值追求,必须激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动力源泉,必须聚焦过硬队伍建设这一永恒主题。

2022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牢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政治社会环境这一主线,全面深化现代化法院建设实践,奋力打响高质量司法淮安品牌,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维护安全稳定,在参与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专注打造多元解纷“淮安样本”,促进更多纠纷在诉前化解、在网上解决。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更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紧抓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二是护航跨越赶超,在服务大局上扛起更重责任。强化“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着力构筑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治高地。完善“五位一体”生态司法模式,用法治手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跨区域司法协作。

三是谋实惠民举措,在司法为民上追求更优成效。开展“全域诉服”专项活动,推进诉讼事务“一窗办理”“一次办好”。接续实施司法惠民实事,健全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强涉诉信访化解,全力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四是优化办案机制,在改革创新上培育更多经验。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贯彻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全面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正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强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司法权制约监督机制。

五是严格教育管理,在队伍建设上树立更高标准。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实践走深走实。有序实施“淮上司法英才”培育计划,努力造就更多高层次审判人才。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确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