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镜” 描绘“春天的故事”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我国在守好耕地红线、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看到的是,我国在重要种源、农业技术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卡脖子”难题。当前做好“三农”工作,除了要做好“滚石”“爬坡”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准备,也要善用“三镜”,在多维度聚焦、多角度观照中立体绘好“春天的故事”新篇章。

用好“显微镜”,精准着力谋实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了众多数字型目标,如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在千头万绪而又极尽精微的工作部署中,若要精准把握“三农”工作着力点,需要用好“显微镜”,透过现象找准特色资源、定准求进方案。这意味着开展“三农”工作既要着眼细节,不断激活农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存量资产,发掘各地区特色要素潜力,健全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长期机制双重保障;又要具体而微,调动眼脑耳力心,勇于自我加压,敢于攻坚克难,从“小切口”深入调查研判,从“小问题”把脉急难愁盼,将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得更细、更实、更精准,确保农业提档升级、农民致富增收。

用好“放大镜”,补实短板强弱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稳住农业基本盘,需要用好“放大镜”,既看清成绩进步,又要看清死角盲点,重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质效,看显绩之外亦要看潜绩。一方面要坚持科技兴农,放大科研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引领、突破力,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在选种育苗、灌溉施肥、防灾减病等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强化数字技术的运用,守好“米袋子”“菜篮子”。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学科学、用技术,将先进、实用、易懂的农业生产理念技术带入千家万户,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职业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火热天地,让科技惠农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夯实农业从“会”种到“慧”种的转变。

用好“三棱镜”,折射美丽乡村新面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借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农村各类要素和主体活力被不断激发,“黑科技”让农业生产越来越高效智能,电商平台持续优化传统销售市场发展环境,“线上农货节”“网络红人”等新型带货方式助力农产区增产增收,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春风拂面,万象更新,持续激发“三农”新活力,需要用好“三棱镜”,一方面要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在绿色生产、打响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因时因地因策开好区域经济发展“造血良方”,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农民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力,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农村,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大文章的亮眼底色,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夯实“三农”工作压舱石,绘好“三农”发展新蓝图,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的重点任务。“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奋进路上,需要我们继续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之态,争当疾风劲草,敢当烈火真金,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抓快干,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接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刘艳萍)

融媒体编辑:宋莹莹

责任编辑: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