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品牌+科技”让小芦笋成为富民大产业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芦笋约15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8万元左右。”在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千亩芦笋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设施大棚已搭建成型,负责人饶晓正带领村民们进行扫尾工作,“芦笋育苗工作也同时进行,计划4月份移种,5月份就可以进入生长期。”饶晓说。

近年来,涟水县把芦笋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品牌化和科技赋能,加快推动芦笋产业发展,小芦笋已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先后培育出“春竺”“螺涧”“春禾”等多个区域知名品牌,“春竺”牌芦笋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农产品品牌目录,并进入淮安市“淮味千年”品牌体系。同时,还积极推动芦笋产业加工升级、业态融合,相继推出芦笋饮料、芦笋茶等一批新产品,初步形成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冻库、冷链物流和渠道销售“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

“我们现在生产反季节芦笋,每天能采摘8000斤,比常规种植的芦笋提前三个月上市,主要销往南京和上海等地,每天用工在130人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反季节芦笋上市旺季,在红窑镇春雨芦笋园内,负责人王章告诉记者,工人们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采摘芦笋,经过分拣、切根、包装后外销。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芦笋的需求不断扩大,涟水县通过科技赋能,致力于推广电气化反季节芦笋种植,从而一改以往的单季芦笋种植模式,实施电气化种植的示范区实现了芦笋全时段产出,产值比往年多出近一倍。

红窑镇作为涟水县芦笋主要出产地,目前已形成春雨、春竺、春禾等6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1000亩,年产量超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2.6亿元,新鲜芦笋畅销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常州等地市场,成为乡村振兴产业链上的一张特色名片。“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反季节种植,芦笋从过去8个月采收,实现全年采收,让群众在家门口可以全年务工,提高了收入。”红窑镇人大副主席薛进军说。

2019年,涟水县成功创成国家级设施化芦笋标准化示范区;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涟水县芦笋设施化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5万吨,总产值超10亿元,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汪春雷 徐海英)

融媒体编辑:管艳

责任编辑: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