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减负,让基层“轻装上阵”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推进专项工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输暖更需久久为功。经过3年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从建立到发展、从抓点到带面,已经逐步形成常态化机制,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在欣喜于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需关注基层“芝麻绿豆大,事情一箩筐”的现实,善用“望闻问切”,继续发力动真格为基层减负,持续用力务实效为基层减真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能担当、能成事。

真诚“望”现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长期以来,基层是把“万能章”,啥事都能管。大力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有效遏制了基层“疲于奔命”现象。但整治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仍需久久为功,不断向更深层推进。而只有走出办公室,走基层、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望”出负担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负政策,形成切实有效的减负制度机制,而不至让减负变成“独角戏”。

倾情“闻”心声。减负是为基层减,理应把倾听基层干部心声当成大事,放在心上更落在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纠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意味着要换位思考基层干部所面临的问题、难题,及时调校不恰当、不合理的工作方式。多一些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严管”方能与“厚爱”更好结合而起效。

俯身“问”槽点。“各种各样打卡烦不胜烦”“一个人干八样活,样样都得报材料”,基层干部私下吐槽往往不会上传,减负难免有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的现象。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俯下身子主动询问很重要。既然是俯身,就不能“高高在上”坐等,而应融入基层干部面对面;既然要询问,就不能“趾高气昂”呼喝,而应真诚以待和基层干部交朋友。如此方不致“问”变成“走个过场”,“答”变成“提也白提”,减负才能瞄准靶点。

精准“切”脉象。基层是治理体系的“底盘”,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担当,关键中的关键在于开对“药方”。从“脉象”上来看,基层负担过重的症结归根结底不外机构、考核、用人几方面,而根治病症的“药”主要在改革。当然,减负不是减效,松绑不是松懈。以机构改革、考核改革、用人改革推进减负并非单纯地为基层干部“卸包袱”,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改革厘清基层责、权、利的关系,确保事业提质增效。

“箩筐不怕沉,扁担就一根。”只有担子重量适中,挑起来才稳,走起来才快。用好“望闻问切”久久为功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激扬奋进的精气神,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供坚实作风保证。(丁铁)

融媒体编辑:曹盈

责任编辑: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