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区:万亩芡实赋能“乡村振兴”

“这三块育苗池里有三个品种——苏芡2号、苏芡18号和薄壳6号,大约可培育芡实1200亩,再过几天就可以移栽到水塘里去了。”创兴德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介绍,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今年共种植芡实3万亩,均已进入秧苗移栽期。

芡实,俗称“鸡头米”,属于睡莲科水生植物,果实呈圆球形,顶端略突,状若鸡头。芡实有“苏芡”(南芡)和“刺芡”(北芡)之分,花也有紫色、白色和红色之别。车桥镇种植的紫花苏芡,属于南芡的一种。“紫花苏芡个大粒大,水分多,口感好,蛋白质、总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芡实中很受市场欢迎的一个品种。”陈杰说,芡实在蔬果中一直都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车桥镇有着近20年零星种植芡实的传统,近年来,该镇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采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线,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点,将种植、收购、加工以及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连接起来,实现车桥芡实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2021年,车桥芡实从零星散种扩大到2.5万亩大规模种植,光华、受河等村实现种植全覆盖,全镇芡实种植户近400家,年产量180多万斤,经济效益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800万元。陈杰介绍,今年车桥镇的芡实种植面积又扩大了5000亩,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0亩。

据了解,从4月育苗到8月采收,芡实的种收周期大约半年。芡实比较娇嫩,剥完壳之后,一定要及时进入速冻库,然后再转入冷藏库。这是因为芡实水分足,开壳后在常温下会蒸发水分,进而变色变味。车桥镇利用省、市农业产业专项富民资金建成容量810立方米的冷库,能满足1万亩芡实仓储需求,这也为车桥芡实错峰上市、深加工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提升车桥芡实品质,车桥镇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引进优化种植品种,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开展芡实叶、茎、皮、壳药用成分方面的研究,在擦亮车桥芡实品牌的同时,提高芡实利用率。

同时,车桥镇还积极开展芡实糕、芡实羹、芡实休闲食品等方面的深加工研发,努力形成“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拳头产品。“今年我们和古顺河酒业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在芡实酒上进行开发,预计明年就可以上市,到时候可以喝到我们新鲜的芡实酒了。”陈杰笑着说。(焦子妍 李炳瑶)

融媒体编辑:管艳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