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共祝祖国好!一份份乡愁都化作了报国心

  国庆,神州欢腾;中秋,万家团圆。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喜相逢”,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海内外的江苏赤子,听他们真情诉说浓浓的家国情。

  

 

  对祖国的眷恋 再多也不够

  “又回家了!”德国时间9月26日,李立在微信朋友圈图文并茂深情地发出这句话。

  这个家,是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当天,大使馆举行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招待会。李立说“每次到大使馆都有回家的亲切感。”

  在德国生活了27年的李立有多个头衔:联邦德国劳动管理总署信息技术工程师、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GCI主席、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副秘书长、纽伦堡中文学校校长。众多头衔的背后,是一位海外华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留学精英,李立大学毕业后两次回国创业,李立深感祖国的日新月异。“现在回国创业要求更高了,政府对项目的筛选比以前更严格,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比如苏州等地区,引资引智不是照单全收,首先要看环保不环保。”李立说。

  李立很欣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爱祖国” 。

  他要求女儿记住自己是“龙的传人”。为了让女儿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送孩子去当地的华文学校学中文。而当得知纽伦堡唯一的华文学校条件不尽如人意,且面临诸多困难时,他挺身而出,2011年起担任了该校的校长。经过他的努力,这所中文学校变了样,目前以150名学生保有量名列德国华文教育机构前茅。2013年9月,学校经驻慕尼黑总领事馆推荐,荣获国务院侨办在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我就想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比如端午节,我们会提前准备好粽子,让孩子们尝尝;中秋节,我们则给孩子们发月饼。”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李立的德国纽伦堡中文学校组织了隆重的庆祝活动。10月1日,200名华人学生及其家长在游轮上济济一堂,共庆祖国生日。“选在这一天举办活动,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国侨办每年都会举行华裔青少年华夏寻根之旅。李立为这项活动倾注了很多心血。李立说,海外华裔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个有模有样的书法字,一幅幅水墨画,一段段中国唱腔,是他作为中文学校校长最大的荣耀。

  念念不忘的还是家

  26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尤岩踏上了海外创业的征程。不过,10年前,尤岩又踏上了返乡创业的路途,因为,“念念不忘的还是家”。

  尤岩,巴西江苏同乡会名誉会长。年过花甲,却依然带着快人快语的爽利气质。1991年,尤岩离开家乡南京,飘洋过海,来到了人地生疏的巴西圣保罗。

  1997年,慢慢站稳脚跟的尤岩开始自己创业,“做进出口贸易,主要是机电产品的销售”。也正是从1997年开始,伴随中国的逐步强大,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巴西。中巴之间的商贸往来更加密切了。

  “有一年,时任江苏省侨办主任黄翠玉带队到巴西考察,建立一个同乡会组织,便于在巴西的江苏侨民联系与交往,并可以在法律维权、政府关系协调等方面进行统一梳理。她的这一动议得到响应,2003年,在领事馆的带领下,巴西江苏同乡会成立了。”尤岩说,同乡会就像一个“同心圆”,把在巴西的江苏人聚合到了一起。这些年,江苏各地党政代表团纷纷去巴西考察,一般都会与同乡会成员会面,感觉格外亲切。

  “每年的国庆节或者中秋节,巴西华人华侨界都会举办活动。节日期间,国内的演出团体也会来巴西,进行歌舞表演。江苏同乡会成立后,每逢佳节,老乡们也会给自己放假,聚在一起,聊天、旅游,回忆家乡的美好。记得有一次,扬州的地方官来了,问长问短,给大家谈家乡的变化,大家都很触动,思乡更切。”

  尤岩的孩子2000年出生后一直在中国接受教育。因此多年来,他是中国、巴西两头跑。每次回南京,省侨办都嘘寒问暖,让他备感温暖。这些年间,他感受到了国家和家乡的深刻变化。“虽然巴西生意好做,收入也高,但内心却越来越怀念祖国。”2003年,尤岩在南京六合设立企业,把巴西丰富的物产引进国内。

  “2007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南京的城市面貌也是日新月异。”尤岩说,他决定把企业经营重心放在南京。今年5月,江苏举办首届发展大会,尤岩做为嘉宾参会,这次会议更让他内心思绪激荡,并看到了江苏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回顾多年的海外生活,尤岩感怀万千。“国家强大了,中国人在海外也扬眉吐气了。”

  乡情绵长忘不了“江苏元素”

  举办同乡联欢会、打掼蛋、尝苏式月饼、盐水鸭……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一群江苏侨胞以特有的“江苏情怀”喜迎“双节”的到来。

  加拿大华人商会联合总会执行主席、加拿大同乡联谊总会会长王海澄说,我们特别策划、组织了“江苏侨胞烧烤盛大联欢聚会”。在江苏老乡的农场庄园里,600多位江苏侨胞欢聚一堂,品家乡菜、听家乡音、忆家乡情。他们每人自带一个家乡菜,“什锦菜,盐水鸭,活珠子,江苏小龙虾,专门订做的苏式月饼等家乡美食,应有尽有。”

  不忘乡情,更关注家乡的发展。“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投资和商贸机会,使其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花。同时发动和鼓励侨胞回乡投资、支援家乡建设。”王海澄说,这是我们的职责。

  多年来,总商会举办了各类商贸经贸洽谈会、投资招商说明会、人才招聘会等,帮助不少“苏商”在加国成功发展了各项事业,让“苏商”优秀风范在加拿大得以发扬光大。

  王海澄表示,他们在加拿大打造了中国海外最大的华侨养老社区,目前正考虑推行其成功模式,在家乡筹建归国华侨专题养老院,助力家乡养老行业发展。

  王海澄还积极奔走,还原历史真相。他发现当地政府和多数加拿大人都不太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历史。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他们举办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图片巡展和公祭活动、支持“慰安妇”东京诉讼新闻发布会、要求修改加国教科书中关于日军侵华战争的不实描述、众筹建立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加拿大馆、侵华战争慰安妇纪念馆等分馆的亚洲二战史实博物馆等等。“我们在做还原历史真相的各种努力。”

  他们还积极声援、支持安大略省黄素梅议员提议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加拿大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的“79号”提案。目前,提案已得到当地十万民众的签名支持。王海澄表示,“提案一旦通过,加拿大将成为首个把‘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作为官方纪念日的外国政府”。

  作为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王海澄与同乡会员们深知,根在哪儿,心就在哪儿。太平洋的海水,永远冲淡不了他们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牵挂。

  赤子真心

  柳传志:联想要对江苏发展有贡献

  前些日子,记者随镇江市长张叶飞赴北京拜访镇江老乡、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本以为是短暂的相聚,最后从白天聊到晚上,从办公室聊到家庭聚会上。那天晚上,心情甚好的柳传志,把自家的弟弟妹妹们,都喊来和从家乡远道而来的乡亲们一起吃饭。

  

 

  “柳先生很重乡情。到了他这个年龄,真的很想为家乡做点事。”张叶飞说。谈及家乡的一切,73岁的柳传志觉得什么都“亲切”。柳传志回江苏参加发展大会时,张叶飞陪着他去吃了一碗镇江锅盖面,那碗面吃了一个半小时。

  张叶飞还和柳传志分享了柳家祖上的故事。据丹徒县志记载,柳传志高祖被称为“柳善人”,曾救助一万多婴儿,以女婴为主。柳传志此前对此不太了解,听闻后分外感动,表示要回去与家族各位分享。

  早在回乡参加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时,柳传志就表达了希望为家乡做点事、与家乡多合作这一想法。张叶飞说,他们一行拜访联想集团时,柳传志特地召集了联想控股旗下相关公司负责人,实质性对接合作事宜。“原本40分钟会谈持续了2个多小时”。柳传志说,“我觉得,联想一定要对江苏经济发展有所贡献。接下来,我会带领企业高管团队深入江苏各地考察了解,极力发掘有价值、有潜力的新型企业,助力其发展壮大,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联想控股目前在江苏已投资近百亿元。

  孤岛升旗手:“生日快乐!我的国”

  

 

  10月3日一大早,王继才夫妇已伫立在旗台下。“升旗”!一人挥展国旗,一人肃穆敬礼,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孤岛上。

  “国庆节在海岛上升旗更有意义,我们用这种方式祝祖国生日快乐!”31年,1万多个清晨,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

  沧海茫茫,距离连云港市燕尾港12海里的开山岛仿佛一叶孤舟。岛上无电无淡水,人迹罕至,却扼守着连云港和盐城的海上要冲,是一个国防战略要岛。

  1986年7月,经群众推荐,灌云县人武部找到时任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的王继才,让他担起守岛重任。20多天后,妻子王仕花毅然上岛和丈夫并肩守岛。从此,两个人一起守孤岛,一起劳动,一起巡逻。夫妻俩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开山岛虽小,却是祖国的领土,必须插上五星红旗。”

  守岛31年,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190多面国旗。有一次,海上刮起12级台风,王继才怕国旗被风刮跑,顶着风到山顶把国旗降下来,下山时却一脚踩空滚了下来,肋骨断了两根。

  夫妇俩31年在孤岛上举行两个人的升旗仪式,这份执着感动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官兵,他们从北京送来一座全钢移动升旗台和不锈钢旗杆。国旗护卫队官兵还亲手向他们赠送了一面曾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

  谈起过国庆,过中秋,夫妻俩说,从上岛开始,离岛过节的次数就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两个人在岛上守着收音机和看不清画面的电视机,守着国旗过节。

  两个普通人,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疆!如今,王继才已58岁,妻子也56岁。海风吹白了双鬓,却永远吹不散执着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