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 “理”过清明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染一丝惆怅,拜一寸寂寥,踏着细雨慎终追远、礼敬祖先。清明节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心灵洗礼,也是一次精神顿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很多地方已经解封,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清明祭扫应文明、安全、有序。 

文明祭扫应少些“烟火味”。疫情当前,鲜花祭扫、网络祭扫、预约祭扫、居家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传统祭扫方式正悄然远去。少出门、不聚集,致哀思、诵家规,新时代的清明节,少了“烟火味”,多了“文明气”。摒弃传统陋习,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孝道仁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唤醒家国情怀、增加民族凝聚力的勇敢践行。

文明祭扫要多些“英雄情”。“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是谁白衣执甲,将青春留在一线;是谁无怨无悔,用生命挽救生命;是谁风雨无阻,用大爱诠释担当;是谁舍生忘死,用坚守捍卫忠诚;是谁义无反顾,用信念点燃希望......纵然病魔肆虐,纵然千难万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幸福健康留给人民,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忠义和担当镌刻下新时代的英雄模样!缅怀英烈,致敬先贤,传承精神,让英雄精神长存,让铮铮风骨不朽,是清明节祭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文明祭扫要留些“凡人心”。清明祭扫是一份追思,一份祭奠,表达了对先人的孝与敬。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莫等亲人离世后“空悲切”。平常日子里,让空巢老人多些温暖,与年迈父母多些团聚,携亲朋好友出赏游玩,在空闲的时候归家,在繁忙的时候念家,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探视,都会让人感到满足。相比“月冷空房不见人”的凄凉、“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悲伤,亲人在世,多尽孝,亲人离世,多释然,是对亲人最好的孝敬与惦念。

“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文明祭扫,“礼”性过节,怀一份感恩,道一份亲情,让传统文化在抚昔追今中浸润人心。特殊时期,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人民添麻烦,降低出行频率,换种方式祭扫,也是对千万“逆行者”倾情付出的尊重与回馈。(闻佳佳)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