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机 开新局 】做好“加减乘除” 实现“稳保进防” 市人社局硬核出招保就业惠民生

“我没什么手艺,以前会帮家里亲戚带带小孩。当时吧,就感觉这个母婴护理员培训班还蛮适合我的。”孙希是涟水县黄营镇人,早些年一直待业在家,听说涟水县人社局在村里免费举办求职技能培训班,一下子来了精神,并在众多培训班中选择了母婴护理员培训班。不到两个月时间,她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拿到了护理专项能力证书。赶巧的是,前不久市区一家月子会所招聘母婴护理员,通过相关考核后,孙希办理了入职手续,现在她每个月收入近7000元。“家门口的培训班,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就是幸福的敲门砖。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赶上了好政策!”孙希说。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保就业、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重点群体就业做“加法”

夯实“稳”的基础

江苏源通制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日本、北美、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满足企业复工后用工需求,当地人社部门将返乡农民工信息第一时间送到企业,经过双向选择,王月梅等11名返乡农民工成功上岗。“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挺好的。”王月梅开心地说。

疫情发生以来,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同时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市委书记蔡丽新、市长陈之常发出《致全市外出务工乡亲们的一封信》,市县人社部门闻令而动,按照“网格化”的思路,对愿意留乡就业人员进行摸底,“点对点”发送宣传补贴政策、企业岗位等信息76.9万条,累计吸纳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1.28万人。同时,积极拓展就业见习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958个见习岗位。在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拿出442个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进行专项招聘,占比达82.2%。大力推进“线上春风行动”,组织市区114个社区与市直单位开展结对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上半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6%,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

企业运行成本做“减法”

守住“保”的底线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老牌大型企业,在疫情期间克服用工困难、成本提高等客观因素影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措施,春节期间一直保持连续生产,企业运营总体平稳。本次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覆盖该企业3700多名职工,预计可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约500万元。

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免、减、缓、返、补”助企纾困系列政策,帮助企业“保存实力”“留得青山”。截至6月底,共为全市1.7万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10.95亿元、失业保险费3914万元、工伤保险费4311万元,合计11.77余亿元。在此基础上,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5亿元,惠及企业8195户。

创业技能培训做“乘法”

拓展“进”的态势

眼下,淮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快递流水线一派繁忙景象,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钱芳介绍,受疫情影响,快递业务急速增长,公司迅速扩充了一批新员工,但如何安全有序开展岗前培训成了闹心事。正在烦恼之际,市人社局领导带队上门服务,宣讲相关政策,送来了“及时雨”。“人社局同志指导我们编制培训方案,依托集团研发的‘丰声’APP实名制培训管理系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岗前培训200余人次,满足了用工需求。”钱芳介绍。目前公司员工队伍稳定,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

企业健康运行,是“六保”的基础。市人社部门通过出台《淮安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基地运营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措施。完善升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将普惠对象扩大到城乡全体创业者,优先支持因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1%;支持成功自主创业5721人,创业带动就业1.94万人。统筹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联合各部门、各行业举办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技能大赛,以“微课堂”形式发布家政、餐饮等技能培训视频300余个。截至6月底,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4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3653人,同比增长30.9%。

化解潜在风险做“除法”

筑牢“防”的堤坝

夏乐新是江苏劲嘉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巡检员,由于和丈夫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疫情对公司效益和个人收入的影响一度让她担心。“万一因为经营困难,公司撑不下去,我和老公都被裁了,那家里就没收入来源了。”夏乐新说。没有料到的是,今年3月份,公司与他们签订了“共同协议书”,协商通过阶段性降低薪酬以及轮岗轮休的方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如今,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夫妻俩的收入逐渐恢复到以前水平。

为了及时妥善化解潜在矛盾风险,市人社部门开展以“同舟共济抗疫情,齐心协力促发展”为主题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和职工民主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不裁员、少裁员。疫情期间,全市共有535家企业参与共同约定,覆盖职工近11万人。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平台”的“不见面”优势,积极倡导案前调解,推动劳资双方从争执走向和解。认真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实名制、专用账户等各项制度落地落实。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类执法检查共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76份,追发工资待遇4224万元。

融媒体记者 杨尚 陈金鑫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陈敏东 张志勇